【英國】和歐洲人交朋友

現在剛開學,翻到一篇以前寫過的舊文。是在來倫敦前寫的,那時候剛到歐洲,雖然在那之前也有一些歐洲朋友,但一些和一大群歐洲人交往、成為唯一亞洲人的感覺和以前出國遊學、參加活動、大家都是外國人的心情又有點不同。

現在工作了,回首看學生時代比較熟的幾個非台灣好友,如果不住在同個城市很難保持聯絡,但學生時代和東歐人喝酒練就的酒量以及講不完的滿嘴廢話這兩個技能,現在看來還是非常實用,而且在職場中也很適用的。因為你絕對不想讓別人覺得你很無聊,能喝酒跟能講很多廢話的人,一般都不會被認為很無聊。如果別人覺得你很無聊,就不會想跟你當朋友(職場就同事、客戶)。

如果你很會喝酒又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說,也讓大家知道你很會,那基本上聚會(無論是工作的或是私人的)都會找你。還有一定要準備幾個自己喝掛(或旅行、或從事某件有點酷但又不是太酷的事所以不像炫耀)發生的蠢事,不知講啥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講,大家一定覺得你超有趣。




什麼是有趣的事呢?其實文化不同,我們覺得超無聊的事他們也會覺得很有趣,就像一個在非洲採油的地質學家可能對某種岩石超有興趣,雖然我們不懂,但也會覺得很酷吧?只要你不要人家問什麼你都說「不知道」、只會傻笑或說「我沒意見」,一般人都會覺得你滿有趣的。

但一開始覺得你有趣沒用。要變朋友一定要有共通話題,如果你每天在看韓劇,除非你朋友、客戶、同事都很愛看,不然就別人可能就跟妳沒什麽話講,而且最糟的是看韓劇(請自由代換為其他不是真的興趣的興趣,睡覺、看電視都不算興趣...)可能在這個社會又沒那麼酷,如果你是喜歡 free diving、自由搏擊、直升機滑雪、製作無奶蛋蛋糕、鋼管舞等等比較酷的興趣那別人就算跟你沒話講也會覺得,啊那個很酷的喜歡xxx的人,而想要認識你⋯⋯所以如果你沒有什麼真正的興趣,找一個吧。(足球是一個不錯的興趣,保證你跟面試官、老闆、同事都可以聊很久)

我猜也會有人說,我不想跟歐洲人交朋友。我完全可以體會那樣的心情!因為有時候(很多時候XD)我也想聊台灣政治、想耍累或是耍廢,˙但我還是覺得如果住在這,至少有和其他國家人類交流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畢竟你住這,如果不想跟他們交流,住台灣比較省力吧!




再多圖片也沒辦法重現我心中、我度過人生最美好其中一年的 Wroclaw 


以下寫於 2014 八月:


最近在思考這一年來自己的變化。
當初選擇波蘭-倫敦全球研究而不是北京-倫敦中國研究的決定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所以想寫下這系列文章,記錄自己即將離開歐洲、告別第一年碩士的心情和回憶。

剛到波蘭的第一個月和其他歐洲交換生混在一起,還沒開學的九月的每天(真的是週一到日,每天!)都在開趴。

那時候我最常問的問題就是「Is that normal for an European?」還有「Is it polite/ impolite to (do blablabla...)?」,雖然過去有在美國生活一年和幾次短暫一兩個月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但這是第一次在歐洲,自己一個人生活,還是覺得很像個嬰兒,很多時候就像得了失語症,一群歐洲人聚在一起常常是各種語言交錯,有時一句義大利文(或西班牙或其他歐洲語言)大家就笑得很開心,然後每個人就開始講幾句義大利文,一開始我都會問這或那是什麼意思,最後都懶得問了,反正就是隨便亂講,大家開心這樣而已。

十月、十一月開始上課,開始和同學一起出去玩(話說一開始會約我的原因是以為我是party girl(三小!)然後以為約我就可以知道哪裡好玩,應該是因為我比較早抵達,所以知道比較多地方加上九月初的夜夜笙歌形象讓他們誤會了),我覺得真正同program的同學是比較可以聊天的,一開始也是一起去喝酒(就是聊一些漫無邊際的話、跳舞、然後無限循環),之後變比較熟就比較多house party,可以聊政治(常常是不同區域和產業的發展,像德國的核電、歐盟公司在非洲的能源開發之類,看當時流行什麼,最近可能就是蘇格蘭獨立或ISIS或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可以是文化(電影、某個導演、各國流行的不同)、歷史(常常討論到二戰!),最常討論到的應該是宗教(自己的宗教觀,這又可以延伸到對生命和生死的態度,是很好討論的話題!)和旅行(我們program裡的每個同學都會至少三種語言,我完全是個廢,而且每個人都有住在國外至少一年的經驗,所以有很多非常奇妙的旅行經歷和故事可以分享)。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夠討論到這些話題,有時候也是聊八卦,但很少聊到自己很個人的經歷就是了(我覺得這是和台灣很不同的地方,在台灣似乎常聊自己的私事,而很少聊自己對其他事物的看法,但我的觀察是台灣人很多對大部份事物都沒什麼看法...所以很難得去聊那些... 如果我錯了請糾正我!)。

所以我覺得朋友群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一開始多和不同群體的人保持友好(像我一開始有和國際學生們、program同學、少的可憐的台灣人(嗚嗚),之後就看發展和緣分嘍!)

可能很多人覺得一定要交歐洲朋友或啥的,我覺得就隨興吧,如果想交歐洲朋友的話,有兩種策略,一種就是每次都喝瞎的瞎妹策略,就有人約你就去、沒人約你你就約別人,然後出去就一直很嗨,讓別人覺得有你的party都很好玩,那之後大家就會一直約你了,但這只是開始,最好要在大家熟一點之後能夠是如下敘述的第二種。(另外,如果喝太瞎的話也是會落人口實,在背地裡被講幾句難聽話的!)

第二種就是你很有趣、很不同,你可以在聊天的時候帶來不同的觀點,我覺得這滿難的,因為常常你要保持自己文化的代表性(但我常覺得自己無法代表台灣人啊!)又要代表自己... 而當然這前提是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你可以對各種議題侃侃而談,也有自己的看法。

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是,至少我遇到的歐洲人很多都喜歡講一些雞毛蒜皮小事,然後就可以講很久,但亞洲人或台灣人就比較會覺得啊這沒什麼好講的啦~然後就不說話這樣。有好有壞~我是比較屬於覺得沒什麼好講型,但我們班韓國同學則是可以講很久型。

另外還有我一定要強調的是,沒有什麼一定要當哪種人之類的,只是文化的確很不同,在歐洲我自已的經驗是對他們來說交朋友是一件很必要的事,對每個人interested、邀請別人(而不只是一味地接受別人的邀請)、問其他人問題(而不只是一直期望別人對你感興趣)是基本的禮貌,我自己的感覺是,在台灣通常大家對經營人脈或是交朋友這件事在學生時代並不是很熱衷,大家通常都會覺得那樣很刻意、很像對其他人有所求等等,但在歐洲常常是基本禮貌,吃完飯一起去喝酒、聊天,我知道很多台灣人會覺得很無聊或是懶惰(我有時候也會),但對他們來說如果一直拒絕對方的邀請是非常無禮的。

然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沒被邀請而自己加入呢?我的觀察是如果是家裡的派對、有邀請(像在facebook上的event)的話,那不請自來是滿沒禮貌的(當然他們不會跟你說,只是可能會背地裡討論你這樣),但如果是一起去外面喝酒,bar或club的話,那就沒什麼問題啦!只是歐洲人比較少注意群體行動這件事(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除外),如果大家分散了是不大會互相等的,所以如果你一個人被落單了也不要太介意,打電話過去問他們在哪就好啦~

最後是一個小案例,我們班上的例子,就是本來有個女生不大受歡迎,然後他聖誕假期後很積極地邀請大家、舉辦各種party,介紹他家鄉菜、傳統文化等等,後來大家辦party也都會邀請他(也是要禮尚往來啊!),最後也都玩在一起了。

當然,再次強調,一切都是我自己今年的體會,不同的經驗就歡迎分享嘍~我也很好奇!

留言

熱門文章